close

透水性舖面類別

透水性舖面對生態、環境及洪旱災,甚至對集水區、都會區之永續發展,具有相當大的影響,致使此種舖面愈來愈受重視,目前較常用者如下:

1. 多孔性瀝青混凝土舖面:多孔性瀝青混凝土係具有高孔隙之排水性材料,其發展最早開始於歐洲,1970年代中期在歐洲地區大量使用,日本則是於1980年代開始發展(潘昌林,2000)。多孔性瀝青混凝土主要的原理乃利用級配調整使粗細骨材間的孔隙率提高至20%左右,以使降於舖面上的水可由大量的孔隙迅速滲透。多孔性瀝青混凝土為提高瀝青韌性與強度,增加瀝青薄膜的厚度,以確保瀝青混凝土的耐久性,常須添加改質劑、纖維或石灰。

2. 無細骨材混凝土(No-fines concrete)舖面:無細骨混凝土一般被定義為由均勻級配之粗骨材、微量或無細骨材、且無足量水泥漿之混凝土材料。藉由配比設計與製程控制其特性以達合適強度、高透水性、無析離等工程需求,主要作為無須壓密之回填材料或水工結構物,抗壓強度約在200psi(1.5Mpa)至2000psi(14Mpa)之間(鄭瑞濱、潘昌林,2001),藉由粗骨材表面的一般水泥漿體,使之骨材表面接觸互相固結而發揮強度,同時形成多孔隙的結構體,因此具有相當大的透水性。其滲透係數隨含砂量而不同,一般均大於1.0×10-3cm/sec(潘昌林,2000),無細骨材混凝土為增加透水性而犧牲強度,因此無法承受太大的載重,一般使用於載重較小的區域,如人行道或行人廣場等。

3. 塊狀或鏤空舖面:以非連續性拼接塊狀舖面,在舖面與舖面間有很大的間隙可填入砂土,舖面下採用透水性底層如無細骨材混凝土、砂土層,而鏤空的路面,如植草磚,則直接提供植被生長的環境,使得人車行走在上面,而不至於造成植被壞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N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