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內容
1.基地現況調查,測量,規劃及諮詢
2.住宅,商業,辦公,廠房等建築物之新(增)(改)建規劃設計
3.建築(拆除)執照申請
4.建物外觀,景觀,中庭,廣場,圍牆等環境設計
5.取得特定工廠登記,納管申請,工廠改善計畫擬定,地目變更(特定目的事業用地),補申請建築執照,補辦理一般工廠登記證
6.住宅,商業,辦公,廠房等空間室內裝修規劃設計
7.建築物室內裝修案件代辦申請圖審及竣工
8.建築物結構安全鑑定
9.診所,旅館,廠房,補習班等及其它行業等之變更使用及免辦變更代辦申請
10.無障礙設施規劃設計
11.危險及老舊建築物結構安全性能評估
12.農產品加工室廠房申請
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及耐震能力評估檢查

目前分類:建築規劃設計 (4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無塵室之定義

利用不發塵建材、阻塵設施、空調設備與空間設計,將室內空間作溫度、濕度、氣體流、氣壓及微塵粒子,氣流運動模式與震動噪音等環境因素做一定之控制,而達到特殊應用與需求之作業或研究場所等,都稱之為無塵室或清淨室(Clean Room),是一個為了對空間內空氣中的微粒做控制,所建造的特殊封閉性建築

無塵室除了在IC半導體、光電與TFT-LCD等高科技產業應用之外,在生醫科技、食品加工科技業、農業科技與航太科技產業也都需利用清淨室場所來達到品管之要求,唯所需求之無塵室等級不同。而潔淨室依等級之不同,對一定空間內的微塵粒子最大容許量均有一共通規範,目前在台灣的規範為 ISO-14644

無塵室之種類

無塵室依等級的不同而在氣流設計上會有所區別,一般可分為垂直層流方式(Class 1~100)、水平層流方式(Class 1~1,000)、亂流方式(Class 1,000~100,000)等3種

無塵室設計考量

1. 粉塵之阻止

粉塵來源之防止

    機械運動所產生之粉塵
 人員運動所產生之揚塵
 玻璃或矽晶圓與承載具之磨擦
 擦拭工具或材料所產生之粉屑
 未經擦拭之維修工具, 通訊器材或文具
 製程腔體釋放之微塵顆粒或粉屑
身體肌膚之體屑

    粉塵堆積之防止

    儀器設備之死角
 無塵室結構之接縫
 玻璃或矽晶圓承載具之內部


2. 溫度與溼度控制 


3. 人員動線


4. 儀器設備位置與移機動線


5. 噪音防止

 製程儀器設備運轉之聲音
 基板搬運機傳載之聲音
 空調運轉之聲音
 廣播聲


6. 靜電與電磁防止

    靜電之來源包括

    玻璃機板與空氣之摩擦
 玻璃與機械手背吸盤之摩擦
 製程過程中累積之電荷
 擦拭過程中所產生之靜

    電磁之來源包括
 高電流電源線
 高頻電源供應器
 通信器材

7. 震動問題

    儀器設備機械或幫浦運作所造成之震動
 搬運設備或人員走動之震動
 地表之自然震動源
 廠外重型機具或載具之移動


8. 安全設施

    緊急照明與逃生指示燈之裝置
 逃生路線之規劃與管制
 特殊氣體偵測系統之裝置
 接地設施之裝置
 有機揮發氣體與酸鹼液氣體之排外系統
 火災預警措施與自動滅火裝置

整体工程涵蓋下列

   基座工程(foundation)

   高架地板(raised floor)

   空調管路(Air circulation)

   隔板工程(Partition)

   天花板與照明(Ceiling and Lighting)

DIN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公共建築物

u     建築物: 依建築法定義建築物可分一般建築物、供公眾使用建築物及公有建築物。
u      廣義之公共建築物定義:依建築法可分供公眾使用建築物及公有建築物二種。
u      公共建築物,並無法律上明確的定義;但所說的均是指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並非意味一般民眾可以自由進出或使用,而是此建物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同時有大量的人、車、貨物進出使用,因此意外發生時易產生較大損傷而對此類建物加以規範。

     依使用安全定義 ( 廣義定義 ) :

   具有公益性或公用性的建築,其型態除 公營、財團法人、公共團體營運外亦有民營的型態。因此,任何建築物只要一般大眾有權利使用的均可視為公共建築。如區公所、學校、醫院、郵局、百貨公司、辦公大樓、集合住宅等均屬之。

     執行對象依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一百七十條定義之公共建築物,均屬之。

依內政部營建署法規解釋來說明

公共建築 Public Building

須具有公益性或公用性的建築,其型態除 公營、財團法人、公共團體營運外亦有民營的型態。因此,任何建築物只要一般大眾有權利 使用的均可視為公共建築。如區公所、學校、 醫院、郵局、百貨公司、辦公大樓、集合住宅等均屬之。

依無障礙建築物定義來說明

依建築技術規則第167條所稱....除公共建築物外.........。再對照引用第170條所稱既有公共建築物之適用範圍如下表.....

DIN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調節都市氣候,減少都市熱島效應

減少都市熱島效應有兩種作法:一個是增加都市中的植披面積,另一個則是增加建材表面的反射率。綠屋頂可說是兩者兼具:除了可以反射更多的陽光外,植物本身所行的蒸散作用更可以冷卻周遭的空氣,創造相對較涼爽的微氣候環境。以國外的例子來說,使用瀝青作為屋頂防水塗層材料的建築物,在夏季溫度可逼近華氏160度,而在設置綠屋頂的建築物溫度卻很少超過華氏80度,若是大幅增加都市內綠屋頂的鋪設面積將有助於直接減緩都市熱島效應,也對於減少用電量有相當的幫助。

二、管理降雨,減少地表徑流

都市發展由於本身特性使然,除了造成都市熱島效應外,另外也嚴重干擾自然的水文循環。都市地區的降雨由於無法穿透瀝青或是水泥之類的材料而被土壤吸收,因此若是瞬間降雨幅度極大,會形成癱瘓污水處理系統的陸表徑流。

一般老式污水處理廠所處理的水體分為幾種類型:居家廢水、商用廢水、工業廢水以及暴雨地表徑流(stormwater runoff)。當瞬間降雨量超過污水處理廠的負荷時,各樣水體會不經處理直接被排放出去,直接對環境造成接污染,這現象是所謂的CSO(combined sewage overflow)。現代的污水處理廠為了避免CSO,在設計上只讓污水處理廠處理居家廢水、商用廢水、工業廢水等三類廢水,至於暴雨徑流則直接排放出去。然而像這類自馬路與人行道的暴雨徑流可能夾帶各式有毒污染物或是養分(如:來自於輪胎磨損所形成的極細微顆粒、有機磷、有機氮等),因此這類水體極可能造成特定植物(例如:有毒水藻)的爆炸性成長,扼殺排放區域的水域生態。

Brad Lancaster,在「Rainwater Harvesting for Drylandsand Beyond」一書提到利用土壤與植物來控制降雨進入水文循環的速度,避免驟降的雨水成為蝕刷地表的徑流,目的就是要作到:Slow it(減緩)、Spread it(分散)、Sink it(吸納),讓降雨重新回歸成為水文循環的一部分。而綠屋頂便是藉由植物以及土壤兩者吸附水的作用,延緩暴雨徑流直接流入下水道系統的速度,減緩CSO現象。根據估計,綠屋頂可延緩徑流進入下水系統的時間約在30分鐘至4.5小時之間,延緩效果上來看約達42~66%。此外,土壤與植物也可以捕捉吸附空氣當中的污染物,起到第一手過濾的效果。

三、形成多樣生物棲地

綠屋頂藉由多樣植物的栽種,除了可以成為其他物種的棲地,在地扮演起生物多樣性的關護角色,也可以成為復育特定瀕臨絕種植物的場所。不論是扮演的哪種功能,綠屋頂可以視為都市與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連結。今日,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地區是否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這個指標背後代表的是更安全、更適於生物居住的標準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同時生物多樣性也總是以某種方式回饋著維護著它的物種:回饋給我們以清新的空氣、調整氣候環境,以及提供對生活品質有所提昇的各樣要素。

四、提昇都市生活品質

綠化的環境可以紓解現代都市人們的壓力與焦慮,不少國外的案例是在醫院的樓頂設置綠屋頂(例如:加拿大的Vancouver General Hospital、日本的St.Luke’s Science Center),以便讓病人、家屬或是員工有調解身心的場所。另外,綠屋頂的設置也有更為實際的價值:房地產的增值,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對於居住環境品質的意識逐漸抬頭。普遍來說,設置有綠屋頂的房產價值高於一般未設置綠屋頂的房產。以東京為例,新建商所推出的新建案常標榜裝設綠屋頂,用這作為吸引消費者選擇的訴求。

最後,綠屋頂的設置也有助於增進能源使用效率並延長屋頂的使用年限。根據William McDonough+Partners,綠屋頂本身就是一個熱隔絕良好的裝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建築物能源使用的成本,創造出舒適的微氣候。從延長屋頂使用年限來看,由於植物與土壤隔絕日光的直接曝曬以及氣候劇烈的變化,因此底部防水層比較不容易變質劣化。一般屋頂防水層使用年限約為10-15年,由於植物與土壤隔絕日光與氣候可能造成的影響,因此綠屋頂的壽命可達正常屋頂的2-3倍左右。

五、作為建造永續都市的基礎

綠屋頂可以作為推動都市生態的基本設施,但必須由政府自己做示範,讓更多的民眾可以感受到改變,並漸進地提供獎勵措施或甚至立法要求新開發的建築物必須符合LEED規範(包括基地的選擇與開發、水資源的有效利用與節省、能源使用效率、建材的選擇與使用,以及室內環境品質)。藉由更多有意識的措施,來逐步改造城市天際線的樣貌。或許我們的城市沒有足夠的綠地可供居民遊憩,但是或許替代性的解決方案,就在我們自家或辦公室的樓頂。

DIN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生物多樣化指標                             

     包括社區綠網系統、表土保存技術、生態水池、生態水域、生態邊坡 / 生態圍籬設計和多孔隙環境        

二、綠化指標                                                           

      包括生態綠化、牆面綠化、牆面綠化澆灌、人工地盤綠化技術、綠化防排水技術和綠化防風技術

三、基地保水指標                                                        

      包括透水鋪面、景觀貯留滲透水池、貯留滲透空地、滲透井與滲透管、人工地盤貯留

四、日常節能指標                                                     

      (1) 相關技術:建築配置節能、適當的開口率、外遮陽、開口部玻璃、開口部隔熱與氣密性、外殼構造及材料、屋頂構造與材料、帷幕牆

      (2) 風向與氣流之運用:包括善用地形風、季風通風配置、善用中庭風、善用植栽控制氣流、開窗通風性能、大樓風的防治、風力通風的設計、浮力通風設計、通風塔在建築上的運用

      (3) 空調與冷卻系統之運用:包括空調分區、風扇空調並用系統、大空間分層空調、空調回風排熱、吸收式冷凍機及熱源台數控制、儲冷槽系統、VAV空調系統、VRV空調系統、VWV空調

      系統、全熱交換系統、CO2濃度外氣控制系統與外氣冷房系統

      (4) 能源與光源之管理運用:包括建築能源管理系統、照明光源、照明方式、間接光與均齊度照明、照明開關控制、開窗面導光、屋頂導光與善用戶外式簾幕

      (5) 太陽能之運用:包括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太陽能電池

五、二氧化碳減量指標                                                

  包括簡樸的建築造型與室內裝修、合理的結構系統、結構輕量化與木構造

六、廢棄物減量指標                                                                          

    再生建材利用、土方平衡、營建自動化、乾式隔間、整體衛浴、營建空氣污染防制

七、水資源指標                                                                                 

     包括省水器材、中水利用計畫、雨水再利用與植栽澆灌節水

八、污水與垃圾改善指標                                                                    

  包括雨污水分流、垃圾集中場改善、生態濕地污水處理與廚餘堆肥

九、室內健康與環境指標                                                                     

  包括室內污染控制、室內空氣淨化設備、生態塗料與生態接著劑、生態建材、預防壁體結露 /白華、地面與地下室防潮、調濕材料、噪音防制與振動音防制

  

DIN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態建築係儘可能利用建築物當地的環境特色與相關自然因子〈比如陽光、空氣、水流〉,使之符合人類居住,並且降低各種不利於人類身心的任何環境因素作用,同時,儘可能不破壞當地環境因子循環,並儘可能確保當地生態體系健全運作。能合乎此等生態考慮之建築設計方能合乎生態建築之理念。     

綠建築係指在建築生命週期(指由建材生產到建築物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之一系列過程)中,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之建築物。

永續建築係無論是以生態建築(Ecology Architecture)、永續建築(Sustainable Architecture)、或綠建築(Green Building)之概念為建築設計的基礎,所追求的都是以尋求「降低環境負荷」、「與環境相容」,且「有利於居住者健康」的建築。以「綠建築」為基礎進而擴展至「綠社區」、「綠都市」,甚至「綠國家」與「綠地球」的境界,在此等利用環境也照顧環境的均衡考慮,同時也能讓建築設計與工程建設永續發展。

DIN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一宗土地並非皆面臨道路,有一些『裡地』面臨私設巷道或既成巷道。因此,並不是每一宗地皆可以全部使用,甚至於建築基地根本未臨道路而必需自行留設或通過他人土地或是被計劃道路劃過。所以土地在規劃同時,應先向該管都市計畫單位申請指示建築線核准後,依據指示內容(包含建蔽率,容積率,細部計劃,牆面退縮.....等等)來做為規劃設計的準則,並且向建築主管單位申請建築許可時當為申請之附件。
目前除了經市地重劃和區段徵收之土地外(台南市政府亦有公告免指定建築線的地區範圍),於已完成細部計劃土地申請建築許可前均須委託測量公司測量現況套繪地籍圖繪製,釘定中心樁後向縣市政府或鄉鎮公所提出申請經會勘後核能建築指示路線圖。 (當然前面還需事先先向地政機關申請鑑界,確立界址點後再提供給測量公司)
對於土地開發業者而言,已完成細部計畫尚未逕為分割之宗地,其可建築部分和道路部分標示尚未確定,難以確定土地成本;對於房仲業者更無法確定其價值。因此,指定建築線可說是土地開發前最重要的一環,其重要性關係著土地開發之成敗。

DIN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